《指南》明确,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以下简称“模块建筑”)是主要采用钢结构集成模块单元在施工现场组合而成的装配式建筑。其中,钢结构集成模块单元是由工厂预制完成的钢结构主体结构、围护墙体、底板、顶板、内装部品、设备管线等组合而成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三维空间体。模块建筑工厂完成度与集成度较高,具有建得快、造得好、功能全等优势,适用于公寓、酒店、学校、宿舍、住宅、医疗、办公等民用建筑,也适用于部分工业建筑。模块建筑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模式,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指南》指出,模块建筑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多。近年来,模块建筑在我国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省市也逐步得到应用,如近期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N20项目、昆山福园工业邻里中心等,建设项目类型涵盖了公租房、商品房、办公楼、酒店、学校等,最高建设层数达到18层。此外,模块建筑在疫情防控、军事设施建设、应急救灾等领域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指南》分析认为,模块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缺乏,模块单元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相关设计标准也多基于专项模块技术体系和内容,通用性不强,产品施工验收标准尚待进一步规范,尚未有效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指引,无法适应模块建筑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指南编制以国内外模块建筑工程应用经验与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制定全国行业层面的技术指南,旨在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模块建筑的技术应用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引导模块建筑的标准化设计、生产和施工安装,提升模块建筑产品和工程质量,规范行业发展,培育市场氛围,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绿色低碳发展。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模块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质量验收与维护管理。模块建筑包括按国家现行规划、建设审批流程和设计建造标准实施的模块建筑和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等紧急调用的应急类模块建筑。按设计工作年限的不同,应急类模块建筑又可分为应急类普通模块建筑与应急类临时模块建筑。
附件:《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docx